“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朝成名天下知。”这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;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,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显然要艰巨得多。尽管已经实行了“减负”,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使面临高考的学生和师长依然无法轻松,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驿站,如何迈过大学校园这道“坎”成为千万名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。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先后访问了100多所学校、500多个班级、2万多名学生,从去年8月起至今,对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的100多名高考“状元”作了跟踪研究,详尽分析了高考状元的成功经验、状元父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及状元班主任的成功经验,并由此总结和披露了高考成功的秘诀,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《揭开高考状元之谜》,不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今年的考生提出调整心态的可操作的方法,同时也为家长们开出了一副家教成功的良方。
王极盛说,市面上多如牛毛的高考辅导类图书让人无所适从,永远做不完的复习资料更是让学生头疼。其实,这些辅导书大多数除了徒增学生的负担之外,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。学生和家长们真正需要的是介绍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方法,能鼓舞学生学习信念和热情的读物。
面对当今中学心理教育现状,王极盛深表担忧。他说,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,整个国家都缺乏这种师资。教材也十分不理想,全是概念到概念的东西,没有很好地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出发。另外,一些学校虽然开辟了心理咨询室,但形同虚设。
上大学、上名校已不只是简单的教育问题,而是牵扯千万户的社会问题。今年高考北京5.5万人,在考场上等候的家长有10万人。以前大家关注高考,学校老师忙补习,家长忙补品,但是很盲目,成效不高,没有一个学校开设高考心理咨询。其实如何在高考中发挥好成绩,学习基础是硬件,高考的心态是软件。考试发挥的程度,越是临近高考,高考的软件作用越大。想在三五天里将考前的心态调节好,把实力发挥出来很重要。高考是有规律可循的,指导学生如何超常发挥很重要。在考察高考状元们的成功时,王教授把它归结为素质教育的成果。他从1996年就开始研究心理素质教育,发现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了,学习成绩也会提高,提高素质并不意味着降低学习成绩。他举例说,有的学校搞所谓的快乐教育,学生是快乐了,但有的孩子的数学只能考五六分。像这样的素质教育不但家长不能接受,搞教育改革的专家也不能接受。这是把素质教育和提高成绩割裂开来了。他说,高考状元的成功尽管发生在“应试”教育的背景下,但它们显示出的却是素质教育的强大威力,他们是素质教育开的花,结的果。
据悉,目前出版的心理学书中,包括普及类和学术类。以学术著作为多,翻译国外的作品比重约占3/5。另外,心理学普通类读物90%不是心理学家写的,但作品通俗易懂,文字流畅,可读性强,缺点是缺乏科学性,不够严谨;心理学家写的书是侧重心理学方面,缺乏实际,干巴巴的,有的甚至把教科书套上。为什么心理学家写不出好作品?是因为没有关注生活。这需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,知道学生需要什么。
《揭开高考状元之谜》的责任编辑傅芳说,由于王极盛做过详尽的调查,非常契合中学生的现状,10月份推出此书参加南京书市,反映比较好,有些家长还专门询问了关于该书的一些情况。